移至主內容

權威

民主基礎融入國小人權教育使用說明

作者
人權教育議題輔導群

民主基礎系列叢書少年版融入國小人權教育教學使用說明

一、    實施方式

        教學者可以從民主基礎系列叢書四個主題(權威、隱私、責任、正義),找出與各學習領域課程目標及主題軸內涵彼此可以相通、融合的概念,作為民主基礎系列叢書融入其他學習領域的適當元素。其教學之步驟略為:

(1)擷取學習領域相關能力指標與民主基礎系列叢書四個主題內容(權威、隱私、責任、正義)加以對應:先列出學習領域之能力指標,再找出可結合者。
(2)發展整合性學習目標:從民主基礎系列叢書與學習領域能力指標所抽衍出來之相關概念性知識,再結合主要概念性知識,發展成整合性學習目標。

        以下僅就各學習領域融入民主基礎系列叢書四個主題之可能樣貌略述如下:

民主基礎系列

       《民主基礎系列》原著是美國公民教育中心 (the 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 ; http://www.civiced.org)所出版的民主基礎系列叢書(Foundations of Democracy Series) 適用於幼兒園至小學二年級學生的部分。原著的前身是美國加州律師公會在1968年,委託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公民教育特別委員會,所發展的「自由社會中之法律」(Law in a Free Society)教材。教材的發展結合律師及法律、政治、教育、心理等專業人士共同開發而成,內容特別強調受教者的參與討論。原著架構歷經數十年的淬錬,已為許多國家參考作為公民教育、法治教育的教材。我們有感於本書的編著結合各相關專業領域研發而成,內容涉及民主法治社會相關的價值觀念,所舉的實例生動有趣,引導的過程足以帶動讀者思考,進行法治教育卻可以不必藉重法律條文,堪稱為進行公民、法治、人權、品德教育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教材,因此積極將其引進台灣。

能承擔責任的理想公民

2011-12雲林縣國小教師法治教育研習活動記行

作者:鍾毓理律師(台北芙蓉扶輪社社長)

法治教育是什麼?

         一般人認為法治教育課程應該由律師、法官、檢察官等權威人士按實例講述法條,告訴聽眾這個不可行,那個會違法。然而法條千千萬萬條,還常常因應社會需求而作修正,與其一個條文一個條文逐一宣導,不如建立大家是非對錯的觀念,知道是錯的行為就不要做,對的行為盡可放手做,這應該是比較可行的方法。 

         也有許多人以為傳道授業解惑是老師的工作,對於孩子將來會面對的問題應該由老師提前教導學生。但是未來的社會有許多課題是我們現在無法預見的,我們又如何事先告訴孩子們什麼是標準答案。事實上,人生課題有很多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思考過程之良窳將影響每個人的抉擇,甚至改變人生。在現行教育體制下,考試要求書寫標準答案,學生也都在期待得到標準答案,但只要稍有社會歷練的人都知道,許許多多的課題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重要的反而是分析、思考、決定與執行的過程。

民主基礎宣講心得分享

作者
游敏傑律師

        其實,筆者從參與法治教育向下扎根中心的種子教師培訓,到開始協助中心進行民主基礎系列講座,或法務部執行必要命令的宣講活動,至今也只是堂堂邁入第二年,因此,嚴格說來,筆者在法治教育的領域並不算是經驗豐富。不過,正因為這樣的機緣,使筆者才有機會從過來人的角度來野人獻曝,跟各位分享一些對民眾宣講時的「起手式」,希望能提供給有意參與法治教育的朋友做為參考。

       總的來說,本中心進行法治教育宣講的對象,基本上是以國中、小學生、教師及一般社會民眾這三類為主,前二者中心這裡都有充足的教材可以利用,講師倒不必憂心,但若是要對一般社會大眾的宣講,筆者則建議講師應自行準備簡報、講義,以適應各種不同的宣講場合與對象。以下則是筆者就自身經驗,整理一些對社會大眾宣講時的心得或經驗,並按宣講的時序摘要說明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