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行動方案種子教師工作坊心得】友善校園的學生公民行動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禮記大學篇)。在我國的歷史文化中,其實甚少著墨公民的群性與社會的參與,社會上多數人普遍認為,當自己的學問、修養與操守等足夠之後,想當然耳即能為社稷、天下、人民等服務,所以從個人即可迅即跳至國家,不必經過學習如何就公共事務參與討論或做決定的階段,即可自然地學會如何處理與其他人或社會的連結問題。不過這也往往和中國傳統的專制封建王朝歷史有關,人民不被期待成眾或聚眾,因為這種行為常會令執政當局或帝王擔心害怕,所以儒家文化薰陶之下,我們幾乎沒有被教導如何參與公共事務,更和論如何就公共事務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