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低年級
2021-22年第11屆全國公民行動方案競賽入圍名單&最佳影片獎
2021-22年第11屆全國公民行動方案競賽入圍名單&最佳影片獎
高中組入圍名單&最佳影片獎
國中組&國小組入圍名單
【歡迎填答】填問卷,抽法治教育桌遊(*´▽`*)/
在本會教材包研發小組的努力下,
我們已經產出了適用於國小中年級、國小高年級
(可擴充至國中使用)的法治教育教材包(如附圖參考)
教材包下載:https://www.lre.org.tw/node/499
但是!法治教育一定不只國小有需求,
因此!我們希望透過一份小小的問卷(真的很小,15題而已!只要您幾分鐘!),來了解教育現場對法治教育的需求與想像,進而確定繼續製作教材包的方向。
請幫我們填寫下列問卷,就有機會得到以本會「民主基礎」系列教材為基礎製作的「光明城市」桌遊乙套哦!
(光明城市簡介:https://taqunworkshop.com/product/thecityoflight/)
【全國公民行動方案競賽】2020-2021年第十屆全國公民行動方案競賽 決選暨頒獎典禮留影
2021/03/27
國立台灣大學應用力學館
《民主基礎》律師晨光入班心得:周嘉鈴律師
(周嘉鈴律師晨光入班實景)
我是去年(2019年)5月才開始參加晨光入班活動。一開始非常的緊張,一方面是因為對分配正義的理解不夠透徹,另一方面是雖然很少跟小學生互動,但聽說小學生反應直接,如果講的不好,就算他們不當場暴動,也會直接把無聊寫在臉上。幸好透過其他講師的分享,及基金會提供的教材包,讓我準備起來得心應手許多,而基金會辦公室主任到校陪伴、拍照紀錄也讓我安心許多。
《民主基礎》律師晨光入班心得-以民主基礎教材「程序正義」為例:余韋德律師
首先,非常感謝民間與法治教育基金會(下稱基金會)給敝人這個機會,可以向各位道長分享晨光入班的心得,實在誠惶誠恐;為能配合各位先進快速切入重點,以下用四個標題分別詳述之:
準備過程
【歡迎報名】2021-22年度第11屆全國公民行動方案競賽
2021-22年度第11屆全國公民行動方案競賽
《民主基礎》律師晨光入班心得-晨光中説理也講禮:江昭燕律師
剛執業時,接手老闆交辦的毒品案件,一位20歲出頭的年輕人,坐在法庭外的椅子,聽著我分析案情,簡短地跟我說謝謝後,雙手十指緊握,眼睛視線望向地上許久。這位年輕人另外涉嫌槍砲彈藥及傷害,而他沒有問我常見的難題:律師,有沒有可能無罪?我可能會被判多久?只是安靜地等開庭。沉默的氛圍,與其他等待開庭的人的交談聲,顯然是平行時空。這讓當時還是菜鳥律師的我感到無力,難道只有在案件發生時,才發現我們與法律的距離,如果那位年輕人剛走錯路的那刻,能停下來想想,或許走不一樣的道路。
我的小兒子目前就讀小學五年級,常會分享班上發生的事,玩鬧、受傷或罵髒話等等,身為一個法律人,聽完後就開始分析可能會觸法的行為,是傷害、公然侮辱、竊盜……,腦中浮現那位坐在法庭外的椅子等待開庭的年輕人,於是,千叮嚀萬交代兒子,要注意自己行為,要尊重他人,但是看到兒子的害怕眼神,我好像恐嚇了自己小孩。
2019年晨光種子講師培訓-正義
【公民行動方案競賽指導老師心得】-第十屆高中組優選 新竹縣六家高中
起初因為自己過往的工作經歷和論文研究,主要探究問題導向教學,適逢108課綱,未來高中二年級即將上路的「探究與實作」課程,希望能引導學生從知道到做到的學習歷程,也期望學生能在過程中學習在課堂以外學不到的知識、情意、技能,便徵求一年級的學生主動報名參與,透過每週五的午休時間開會討論。
首次帶隊的我也深怕有所疏漏,幸好有民間法治教育基金會出版的「公民行動方案教師手冊」,讓我能一步步引導學生;一開始,我們從生活中的現象覺察公共政策問題,從報紙、從生活周遭的日常事件出發,學生感受到的問題包括公車時刻不準、狗大便困擾、街道垃圾…等問題,最終由十個人討論後決定以新竹公車的問題著手,接續便請學生蒐集各路線的相關資料,進而進行使用者的訪談與調查。然而,在過程中卻發現問題的面向過於廣泛,新竹縣與新竹市的公車路線有所差異,觸及的人數也難以推廣,甚至難以在課程以外的時間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因此,在全盤考量之下決定以學生最熟悉的校園問題為出發。
【公民行動方案競賽指導老師心得】-第十屆高中組優選 新竹縣六家高中
起初因為自己過往的工作經歷和論文研究,主要探究問題導向教學,適逢108課綱,未來高中二年級即將上路的「探究與實作」課程,希望能引導學生從知道到做到的學習歷程,也期望學生能在過程中學習在課堂以外學不到的知識、情意、技能,便徵求一年級的學生主動報名參與,透過每週五的午休時間開會討論。
首次帶隊的我也深怕有所疏漏,幸好有民間法治教育基金會出版的「公民行動方案教師手冊」,讓我能一步步引導學生;一開始,我們從生活中的現象覺察公共政策問題,從報紙、從生活周遭的日常事件出發,學生感受到的問題包括公車時刻不準、狗大便困擾、街道垃圾…等問題,最終由十個人討論後決定以新竹公車的問題著手,接續便請學生蒐集各路線的相關資料,進而進行使用者的訪談與調查。然而,在過程中卻發現問題的面向過於廣泛,新竹縣與新竹市的公車路線有所差異,觸及的人數也難以推廣,甚至難以在課程以外的時間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因此,在全盤考量之下決定以學生最熟悉的校園問題為出發。